靜心之旅(二)


作者:芳綺 第5455期斷食營學員

【靜默相隨】

  沉浸在靜默中。

  「自然療法之家」,位於玉井山區,清巒環抱,四野靜寂,充滿靈氣。它給人一種舒放的氛圍,一份安詳的靜美。

非常享受在樹林中散步。課餘餐後,習慣沿著小徑漫步而下,將拖鞋暫置一旁,在綠林小徑來回散步,讓腳底直接親吻土地,接納細細的塵土,鑽進腳趾間,溫柔地搓摩;靜聽乾裂的落葉,在足下發出窸窣脆響。享受與大自然之間親暱、細微的互動。

  一直是靜默的。

  來到這個安靜的山區,讓人沉靜而不想言語。這一梯次的學員相當年輕,整個活動的進行像是個「大專夏令營」。也許,是年齡已經脫離了青春年少,不再是歡樂無憂;也許,是心境已經抽離了俗世雜想,不再想聯誼攀談。只想一個人靜靜地,享受獨處,享受默然,享受山靈地氣,享受山風雨露,享受蟲鳴鳥唱,……

  漫步其間,心平氣和,低頭盯著自己的腳步前進,一步一靜,訪如行禪。有時,也喜歡持咒,讓大悲咒自心底輕輕響起,咒語隨著腳步的韻律,自心底升自喉間,有時躍上脣齒,大聲唱誦。有時,也喜歡唱著Ba Ba Nam Kewalam」,音韻隨著大自然天賴的節奏,身心達到一種喜悅、和諧、平靜與輕鬆。入夜,山區一片靜寂,數不清的蟲音在林間合鳴,寧靜中有一種屬於大自然的熱鬧。愛上散步,即使入夜後,也會獨自在山徑上行走。

  其實,我怕黑,一向怕黑。自幼,夜晚睡覺一定要點一盞夜燈,才能安然入眠。但,奇妙的是,這些天,竟能獨自在山區夜行,因為有──月光引路、螢光飛舞、星光相伴。當然,我不是全然獨處

  本以為自己的身心已趨於寧靜,在靜坐的課程,才聽見自己內在其實存在著太多的雜音。注意力無法集中,是靜坐最大的障礙。當自己盤腿坐直,閉目調息,試圖使心靈寧靜、空靈時,耳根便開始抓取許多的音聲,風聲、鳥聲、蟲鳴、甚至是許多在心內喃喃自語的音聲,一個聲波接著一個聲波,不斷干擾著試圖寧靜的心。接著是念頭,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的湧現,有時,注意力竟被某個念頭繫綁住,拉扯到不知名的境地。直到蘇老師輕輕的吉他聲響起,意識才回到這個僵直不動的身軀。
在靜坐中,最容易看見自己的表相與內在的分離,即使表相看來如如不動,內在卻像是千萬隻蠅蟲飛舞,嗡嗡不絕,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?答案其實很明白。難怪,修行之道首要是靜坐,連自己的心都掌握不了,如何有能力走向解脫?於是,我明白,自己所謂「靜默」,其實隔絕的只是與人攀談的「語言」,隔絕不了心內喋喋不休的雜音。唯有透過靜坐,才能使「心」進入真正的靜默、寧靜、空靈。


靜心之旅(二)


【悲傷相會】

  一直以為,這樣寧靜的生活,悲傷亦已淡化。其實,悲傷依然存在,只是被擺放在心靈更深處,更幽微的角落。當然,如果能夠不再悲傷,也並不表示無情或木然。

  自從「至愛」驟然乍逝,內心便無一日安寧,悲痛、愁苦、不捨、情癡深深鎖在心靈深處,雖然不必然顯露於外,但悲傷未曾消失。來「斷食」,除了想斷除身疾,其實也渴望身心的調整,斷除心苦。獨處時,雖然離群,卻不真正獨處,因時時感覺「至愛」同在。行禪時,心靈不自覺地與「至愛」對語,分享著心靈上的種種感動。深夜獨行,因為有「至愛」同在,因此沒有恐懼。原以為,與大自然平靜相處,會讓自己逐漸遠離悲傷。誰知,偶然下,悲傷竟來相會。那一夜晚會,一首「行路人」,竟讓我悲傷難抑,當眾哽咽不語。那曾經是「至愛」為我所唱之歌,我原以為,自己已能平靜地爲他高歌,結果,發現冷靜的表面下,掩藏的是脆弱的自我。有些懊惱,在那樣的場合失態。事後回想,其實,哭泣不過是一種情緒的自然流洩。

  多少人心中隱藏著不欲人知的傷痛,多少人以堅強的外表掩飾著內心的悲傷,刻意的壓抑或掩飾,最終導致身心的傷害。

  幾天下來,身心的調整與放鬆,我發現自己的身心柔和了,不再冷漠僵硬。當自己與悲傷相會時,不再以冷靜來躲避旁人的目光,不再強顏歡笑來武裝自己的脆弱。

  大自然,天晴天雨,沒有人力可以克制或轉移,人的情緒是不也該如此?歡時當歌,悲時當泣。

靜心之旅(二)


【感謝相遇】

  一直深思著,是什麼因緣促使我來到這美好的凈地。突然,我感謝那些長年困擾著我的病痛。如果不是它們困擾著我,我怎會毅然決然來此斷食?如果不是它們糾纏著我,我怎會有機緣與這麼和善、純淨的人們相會?

  感謝相遇,這是我斷食第六天,心中升起的極大聲響,我歡悅、感動一切促成我來到此地的因緣。

 

  認識了自喻為「神仙的僕人」的蘇老師、蘇媽媽和謝老師,因為他們充滿了愛的能量,才能讓每一位來到此地的人,有如歸家的親切感。因為他們發心舉辦斷食營,才讓許許多多身心受苦的人,有如獲重生的喜悅。幾天下來,雖然因為自己習慣獨處,而與其他學員沒有太多的交集,但是,彼此間善意的眼神、自然的微笑、親切的問候,在在令人感受到一種沒有距離的真誠關懷。

  雖然每位學員來此的原因不同,有的爲療身,有的爲减重,有的爲調心,有的爲靈修,……。不論來時的目的為何,幾天下來,每一個人的收穫決不僅於來時初衷,從每一個人歡悅的面龐可窺臆,其身、心、靈的收穫,必定是盈盈滿滿。曾有學員如此譬喻:「有福報的人才能來此享受遠離塵囂的神仙生活。」確實是如此,忙碌的現代人,追逐物慾,為了金錢、地位、名利而奔忙。誰肯暫捨世俗的一切,來此過七日與世隔絕的生活?即使有這樣的渴求,時間的調配,工作的承擔,家人的安置,是否能放得下,走得出?確實,確實是因緣具足的人,才有機會來此參加斷食。

  自己因身體失調,心靈失衡,隱隱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失控。對一個渴望靈修的人而言,身心皆已失調,如何能靜心滌慮,安住身心?來此斷食,不僅身體獲得重整,內心獲得調適,靈性也獲得提昇。尤其在瑜珈課程中,我找回內在那個輕鬆柔軟的小孩。每一個人都有「內在小孩」,簡樸、純真、自然。他可以很輕易地赤足爬樹,很自然地躺在草地上舒放四肢,很靈巧地翻滾扭動。這些原來都存在的自性,卻被許多外來的情緒、壓力、慾望覆蓋,漸漸被遺忘。

  初做瑜珈,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僵硬如槁木,簡直一摧即折。每一個動作,總與標準姿勢相差甚遠,當自己試圖以念頭來控制身體時,身體越加抗拒。斷食後的身心調整,漸漸將自我意識放下,當意識把身體交出時,反而沒有障礙,很輕鬆地舒展四肢,很快樂地擺動身體,沒有勉強、沒有壓力、沒有期望,只是讓「內在小孩」,很自然快樂地存在。這是一種舒放、愉悅、單純、自在的體驗,與自己的「內在小孩」相遇。

  感謝相遇,感謝奇妙的因緣,讓自己來此與一切的「美好」相遇。
靜心之旅(二)


【歡喜相期】

  原以為難捱的七日,竟在身心歡愉之中結束了。細細回想這山中七日,蘇老師用心安排課程,謝老師細心指導學員,蘇媽媽辛苦爲大家準備斷食的食物。自製的優格、新鮮的水果、香甜的香蕉奶昔、營養的蔬菜濃湯、……。為了這一群嗷嗷待哺的神仙們,「神仙僕人」黎明即起、夜深就寢,忙忙碌碌準備課程、飲食,讓神仙們度過這難捱卻充實的七日。

  第六日,神仙們逐漸開禁之後,蘇老師親授優格的做法,蘇老師的優格製作得非常特別,舀起來像潔白的豆花,加上黑糖、葡萄乾、小麥胚芽,真是營養又爽口。還有雪花糕、印度煎餅、蔬菜濃湯等悅性食物的製作,神仙們不但可以動手,還可以動口。真可謂「快樂神仙」。

  第七日,「修練圓滿日」,蘇媽媽為了犒賞神仙們幾天來的口慾之禁,特地準備大餐要讓神仙們大快朵頤。一早,蘇媽媽和謝老師就在悶熱的廚房忙碌,蘇老師則為神仙們安排野外踏青。一踏入凡塵,神仙們凡心大動,有的要求買玉井芒果,有的要求買鳳梨,有的要求買香蕉,甚至有人希望遠赴甲仙買芋頭餅。雖然蘇老師循循善誘,苦勸大家不要「七日修練,一旦破功」。但眾人採購心意已決,為了滿眾生願,蘇老師還是將神仙隊伍拉拔至玉井農會水果集散市場,讓即將返回塵世的神仙們暢快採購。中午回到道場,長條桌上擺滿了豐盛、美味的佳餚,忍受六日的「口禁」,終於等來一餐美食佳餚,神仙們的滿足與感恩,盡寫臉上。

  斷食之行,不論來自天南地北,不論為了什麼因素而來,離去時,大家的心情都一樣,離情依依。相約來期,這是神仙家族們互許的承諾。「神仙僕人」蘇老師、蘇媽媽和謝老師,則敞開雙臂,隨時歡迎學員們重返人間仙境。

  臨去前,心中突然想起孩子常念誦的一首唐詩:「山中相送罷,日暮掩柴扉,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」孩子每次念罷,都會自行回答:「歸!」我心中也起了這樣的承諾,下次的斷食營,我一定攜子而「歸!」

 

arrow
arrow

    蘇老師瑜珈斷食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